节约粮食的体会

分类:杂记
2020-08-30 13:16 阅读(?)评论(0)
    好久没有写几句话了,今天开学第一天政治学习,学习反对浪费的主题,写了个体会,贴在此处。


 唐代李绅的小诗: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
 这首诗大家可能都知道,也都理解诗的意思,但能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体现的可能比较少,因为这三十年来,中国已经摆脱了粮食匮乏的局面,绝多数的人没有体会过缺吃少穿的生活窘境,不知道粮食的可贵。

 我作为一个经历过困难生活阶段的中年人,对粮食的宝贵有深刻的体会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,我们每家的粮食供应还都是定量的,一般是百分之十的白面,百分之九十的玉米面。孩子定量一般是20多斤,一般的人家根本不够吃,需要想办法补足所缺的粮食。每到秋天,我们需要到收获过的田地里捡麦子,拿回家里来补充口粮。当时管理比较严,团场管理者还不让拾麦子,派人在收割过的麦地驱赶拾麦子的人,我们附近一个连队的老太太,被看地的人骑着马追赶,背着袋子狂奔,死在地头,酿成了惨剧。至于每年春天摘野菜、割嫩苜蓿都是我们每个孩子的必修功课。深秋帮着父母收储胡萝卜和红薯当口粮过冬,更是年年如此。如此辛劳,也就是刚刚能满足基本生活。我曾经写过几篇小文章,回忆在团场的生活,多次写到家里生活的不容易的小事情。因为白面少,我母亲就把每个月领回来的很少的那点白面存起来,逢年过节或者有客人来了才能吃,但是,她用来存面的那口缸,曾经腌制过咸菜,吸水气返潮,造成一缸的白面有点发霉变质,方言叫“焐”了。如果是今天,肯定是倒掉了事,但是,白面那么少,倒掉多可惜啊!为了不浪费,我们家就吃了好久的霉面粉,霉味很重,母亲做饭时想尽了办法,减轻霉味,还是经常难以下咽,我为此怄气不吃,但是又挡不住饥饿。还有一年,连队的小商店不要粮票供应面包,我家里买了一二十个面包,但是母亲锁起来不让吃,不知道放了多久,打开以后,发现面包上面长了霉菌,怎么办呢?撕掉面包的表皮,把面包在蒸笼里蒸一下,口感还行,我就美滋滋的吃了。这种饮食也许是造成家人肠胃不好的原因之一,父亲71岁的时候得了食道癌去世了,没有享受到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。如今和家人闲聊的时候,我曾提起这些往事,80多岁的老母亲略带伤感地说,那时候没有吃的啊,不吃啷个办吗?

因为从小就体会到粮食的可贵,就从来不敢浪费一点点粮食,日常光盘是我的饮食常态,浪费了总是心中惭愧。儿子就笑话我把掉在地上的米粒捡起来又吃掉的举动。也在食堂看到曾有学生买来的鸡蛋没拿好,掉在地上,扔到泔水桶里,再去买一个。当然,更常见的是看到大学生们把整份或者大半份的饭倒进泔水桶,然后扬长而去的场景。不是自己的孩子,也不好去制止,多说了,会让人觉得冥顽不化。但是心中常常不悦。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,体会不到我们经历过的艰辛。

我国虽然地大物博,但人口众多,粮食虽然总产不少,但是每个人的平均量就很低,这就要求我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,节约每一粒米。当然,也要节约每一滴水,节约每一张纸……只要是能够节约的,我们都不应该去浪费。然而,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粮食的得来不易,在我们饭店里,很多顾客不知是摆阔还是炫耀,吃不了这么多却偏偏点这么多,吃不完就扔了。在他们看来,这或许很潇洒,但是他们忽视了那些被倒掉的饭菜里面有多少辛勤劳动和汗水。

请养成勤俭节约粮食的习惯吧!所有的人都应领会一下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0-08-30 14:23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